找到相关内容670篇,用时7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因明论——一个基于事实的假设推理框架

    与譬喻量等皆假名量,非真实量。何故量唯二种耶?曰:由所量唯有二,谓自相与共相。缘自之有境心即现量,现量以自所现境故。缘共相之有境心即比量,比量以共相所现境故。除自共相外,更无余所量故。...摘要:本文从Poole的信念出发:非单调性并不是逻辑系统的问题,而是假设集的问题。接下来介绍了现量、比量和因明论的概念,并把它们分别对应事实、逻辑和假设推理系统。文中认为,因明论提供了一个演绎推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74838480.html
  • 现量与比量之间――作为佛教知识论与现象学比较研究个例

    1、现量与比量之间陈那在《集量论》[1]里写道:“量唯二种,谓现、比二量。圣教量与譬喻量等皆假名量,非真实量。何故量唯二种耶?曰:由所量唯有二,谓自相与共相。缘自之有境心即现量,现量以自所现境故。缘共相之有境心即比量,比量以共相所现境故。除自共相外,更无余所量故。”量知识的来源之义,这里说的就是知识的来源只有两种,一种是现量,一种是比量。现量是离分别离概念的,而比量是概念活动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5838563.html
  • 一个基于事实的假设推理框架

    ,谓自相与共相。缘自之有境心即现量,现量以自所现境故。缘共相之有境心即比量,比量以共相所现境故。除自共相外,更无余所量故。”量知识的来源之义,这里说的就是知识的来源只有两种,一种是...摘要:本文从Poole的信念出发:非单调性并不是逻辑系统的问题,而是假设集的问题。接下来介绍了现量、比量和因明论的概念,并把它们分别对应事实、逻辑和假设推理系统。文中认为,因明论提供了一个演绎推理...

    庄朝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12438738.html
  • 印光法师论信愿念佛往生净土——印光法师文钞摘要

    以出生死。净土法门,未断惑者,仗佛慈力,即可带业往生。已断惑者,仗佛慈力,遂得速登上地。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,不可以常途教道,并论也。(增广卷二书二第五五页至五六页“青莲寺念佛宣言书”)  11...不可思议,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,平论,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。(续编卷上第二五九页“复善觉大师书”)  21、净土法门,其大无外。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。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。十方诸佛离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5339872.html
  • 佛教缘起哲学统观

    言教似乎容易被误解是在所上建立,然而佛法的本怀是在能对治上建立法相的。对这一点只有唯识学所建立的三自哲学方法,才很好地表诠出来。所谓三自,也称三自性,一遍计所执自,二依它起自,三圆成实自。...被认为在讲客观法相,与佛法唯心论背。唯识学为了显明佛法瑜伽唯心论,特别建立了三自方法论。那么法固然因缘生,又何故识也生万法?识与因缘何关系?对此我们有必要作一下简别。识是无我的,识是功能,识体如...

    胡晓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5841195.html
  • 浅谈无念无住无相

    ”即不住一切不。而生其心者:是指“妙有”即生起六度妙行之心。这主是说真正的无住是不会妨碍生心,虽然有生心而不执著,那依旧是无住的,这就是般若学讲的理事无碍,真俗圆融,中道第一义谛之行。因为生六度之心是修行,是菩萨这心地,所以生六度万行之心,不住六尘之,是无住,比如小溪水一样,源源不断地往大江里流去,虽然它存在动,但是它党政军是属于无住的本性。假如有人突然投一石头时入水里,水里马上主会...

    悟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549713.html
  • 由佛转现慈悲的——观世音菩萨

    如上。现在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观音菩萨,究竟是男或是女?在经典上虽说三十二应身,但现在所看到的造像,都是以女多,所以常常听到这个问题。  在根本理论上,凡是证果位的圣者,都是男性的。正於菩萨倒驾慈航而渡众生,随顺因缘的对机关系,那就不能肯定的说他是男还是女;必须众生的需要而示现身,如有一类众生,需要观音菩萨以男来化渡,菩萨即就其示现男;如需要女相时,就其示现女,这都是随顺众生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3056735.html
  • 菩萨戒疑义(下)

    ”时说的:止息诸业虽同于别解脱戒,但止息业缘和利益于他却不通别解脱戒,不应以偏代全。《戒论》又作解释,其中有云:“菩萨律仪除于身口七支方便开许,余应如别解脱戒。”则是直以别解脱戒的别菩萨戒,这更是说不通。  但《戒论》自己在另一处又说:“此七种别解脱戒与菩萨律仪戒一切共相,非是别解脱戒之别。”所谓别,是别解脱戒特有的;而所谓共相,则是包括菩萨戒和七种别解脱戒在内的一切佛戒所通具的,这才是...

    尘 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2667255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现观总义》讲记 第六课

    在正等加行之际,将三智的所有相摄一百七十三相而进行修持。   不单是理论,在实际修持两种加行的过程中,正等加行将三智所有相摄一百七十三相进行修持。一百七十三相中,遍智有一百一十,道智有三十六,基智有二十七。总之,《现观庄严论》的所有修行可以包括于三智之中,而三智的内容也就是这一百七十三相。   以其中基智的第一——无常之的修持方法例:   怎样修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现观庄严论|菩提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19551891437.html
  • 集量论略解

    以及判定知识真伪的标准等。现量即感觉。这一品前半部分阐述了陈那关于认识论的主张。首先概括说明:量只有两种──现量与比量,因为认识的对象只有两种──自相与共相。现量以自对象,比量以共相对象。接着指出...,大大促进了印度古代逻辑学与演绎推理的方向发展。  第四品观喻似喻品,集中说明三支作法的第三支──喻。首先指出,因支在形式上仅能表现出第一──遍是宗法性,其余二需要以喻的形式表示。同法喻显示同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454437998.html